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328篇
  免费   22301篇
  国内免费   13075篇
耳鼻咽喉   2098篇
儿科学   3691篇
妇产科学   1497篇
基础医学   14114篇
口腔科学   3978篇
临床医学   25957篇
内科学   19720篇
皮肤病学   2544篇
神经病学   5007篇
特种医学   8347篇
外国民族医学   10篇
外科学   18713篇
综合类   58217篇
现状与发展   48篇
一般理论   1篇
预防医学   24394篇
眼科学   2838篇
药学   25705篇
  321篇
中国医学   22271篇
肿瘤学   10233篇
  2024年   607篇
  2023年   2947篇
  2022年   7048篇
  2021年   9482篇
  2020年   8349篇
  2019年   4673篇
  2018年   5044篇
  2017年   6434篇
  2016年   4968篇
  2015年   9125篇
  2014年   11505篇
  2013年   13817篇
  2012年   19666篇
  2011年   20535篇
  2010年   18120篇
  2009年   15969篇
  2008年   17027篇
  2007年   16160篇
  2006年   14146篇
  2005年   11190篇
  2004年   7809篇
  2003年   6347篇
  2002年   4786篇
  2001年   4530篇
  2000年   3485篇
  1999年   1678篇
  1998年   609篇
  1997年   606篇
  1996年   469篇
  1995年   450篇
  1994年   392篇
  1993年   235篇
  1992年   223篇
  1991年   250篇
  1990年   192篇
  1989年   157篇
  1988年   103篇
  1987年   125篇
  1986年   105篇
  1985年   74篇
  1984年   52篇
  1983年   37篇
  1982年   30篇
  1979年   14篇
  1965年   12篇
  1964年   13篇
  1962年   11篇
  1958年   11篇
  1957年   11篇
  1956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的方法预测气滞胃痛颗粒抗炎镇痛主要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结合中医方解配伍理论对其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进行分析。方法基于TCMSP中药系统生物学分析数据库收集气滞胃痛颗粒中6味中药的主要化学成分,并借助LC-MS技术对所筛成分进行分析,通过TCMSP检索和Pharmmapper软件预测获取各成分主要的作用靶标,并通过DIP数据库,利用蛋白质相互作用信息建立药物靶标与炎症疼痛靶标的关联,构建药物-靶标-疾病网络,通过网络特征分析气滞胃痛颗粒抗炎镇痛的作用靶标,阐释其抗炎镇痛的主要作用机制。结果根据网络分析,共有44个炎症疼痛靶点与气滞胃痛颗粒密切相关,其中直接作用靶点有20个,主要是对环加氧酶-2(COX-2)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等蛋白酶的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NOD样受体(NLR)信号通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通路等与炎症疼痛密切相关的信号通路有关。结论气滞胃痛颗粒抗炎镇痛作用体现了中药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特点,该研究为深入阐释气滞胃痛颗粒抗炎镇痛作用机制提供科学依据,并且进一步说明了中医药古方配伍理论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72.
目的观察重灸中脘穴对脾胃虚寒型2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胃肠激素、胃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88例脾胃虚寒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采用重灸中脘穴治疗。疗程结束后记录并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胃肠激素[胃泌素(GAS)、胃动素(MTL)]、胃动力学(胃收缩频率、胃排空时间、胃排空率)、主要临床症状评分等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GAS、MTL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胃收缩频率、胃排空时间、胃排空率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主要临床症状评分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重灸中脘穴治疗脾胃虚寒型2型糖尿病胃轻瘫,可调节胃肠激素,改善胃肠动力,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3.
医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是一项重要的工程,要始终贯穿于医学专业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的全过程。医学生职业素质教育要与医学基础理论知识学习、临床实习过程相结合。临床医学导论是一门专门针对低年级的医学生开设的课程,是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临床医学专业整个本科教育的引导环节,目的是早期引导医学生认识医学和医学的责任,为培养未来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医师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74.
Microglia, the innate immune cells of the CNS, perform critical inflammatory and noninflammatory functions that maintain normal neural function. For example, microglia clear misfolded proteins, elaborate trophic factors, and regulate and terminate toxic inflammation. In Alzheimer’s disease (AD), however, beneficial microglial functions become impaired, accelerating synaptic and neuronal loss.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that contribute to microglial dysfunction is an important objective for identifying potential strategies to delay progression to AD. The inflammatory cyclooxygenase/prostaglandin E2 (COX/PGE2) pathway has been implicated in preclinical AD development, both in human epidemiology studies and in transgenic rodent models of AD. Here, we evaluated murine models that recapitulate microglial responses to Aβ peptides and determined that microglia-specific deletion of the gene encoding the PGE2 receptor EP2 restores microglial chemotaxis and Aβ clearance, suppresses toxic inflammation, increases cytoprotective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 (IGF1) signaling, and prevents synaptic injury and memory deficits. Our findings indicate that EP2 signaling suppresses beneficial microglia functions that falter during AD development and suggest that inhibition of the COX/PGE2/EP2 immune pathway has potential as a strategy to restore healthy microglial function and prevent progression to AD.  相似文献   
75.
自“缬沙坦事件”之后,N-亚硝胺类基因毒性杂质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本文概述了药物中N-亚硝胺类基因毒性杂质和相关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以及近20年来国内外有关药物中基因毒性杂质监管指南的完善历程。N-亚硝胺类基因毒性杂质作为一类高反应活性的基因毒性杂质,主要来源于药物合成过程中发生的副反应,以及药物在储存或者运输过程中发生的氧化或还原等反应。所有的动物实验表明,N-亚硝胺类具有很强的致癌性。在理论上,所有药物都存在N-亚硝胺类杂质或被N-亚硝胺类杂质污染的风险,由于该类化合物在药物中常以痕量形式存在,在分析检测过程中药物基质干扰大,因此建立便捷、高效的分析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76.
四妙勇安汤由金银花、玄参、当归、甘草4味药物组成,为《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中100个经典名方之一。经溯源发现,四妙勇安汤源于《石室秘录》,后由《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验方新编》等书引用。从古代文献记载来看均有方无名,"四妙勇安汤"之名,最早见于1956年《中医治疗动脉栓塞性坏疽症的成效》,是由当时记者吕民报道河北省释迦宝山用"四妙勇安汤"治疗当地的动脉栓塞性坏疽时冠名。四妙勇安汤从方药组成与剂量上看,从《石室秘录》开始即是"金银花三两,当归二两,生甘草一两,玄参三两",历代版本《方剂学》确定四妙勇安汤金银花、玄参、当归、甘草的比例就是3∶3∶2∶1。而查阅文献,释迦宝山临证所用的四妙勇安汤由"玄参132 g,当归99 g,银花66 g,甘草33 g"组成,金银花、玄参、当归、甘草的比例变成2∶4∶3∶1。从治疗时间上看,原方记载的7日愈或是10日愈,而释迦宝山将其用到了三四个月,甚至五六个月。研究认为,古籍中的四妙勇安汤,应该是用于疾病的初期,尽早发现和治疗;而释迦宝山修改过的剂量,是广泛用于脱骨疽的中后期,甚至出现坏疽的严重病情所使用的,因此服药时间长,剂量大。且四妙勇安汤临证不仅限于治疗脱骨疽,也用于大头疮等,现代该方的使用已经大为拓展。相关研究已证实四妙勇安汤具有抗炎、稳定斑块、降脂、保护血管、改善血液流变学、抗凝、抑制血栓形成和促纤溶等作用,后续应开展君臣佐使辨析,对其临床应用范围重新进行界定。  相似文献   
77.
功能性便秘的发生严重困扰着现代人群,进而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杜长海名老中医认为功能性便秘究其内因为大肠传导失常,外因乃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紧张的生活氛围等等,因此杜老结合自己数十年的临床经验,根据中医辨证总结出临床常用药对,对有效治疗功能性便秘进行了经验总结。  相似文献   
78.
目的:比较双眼外直肌后徙术与常规疗法治疗斜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笔者医院收治的128例斜视患者,按治疗方式不同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64例。其中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单眼外直肌后徙联合内直肌缩短术(R&R),研究组患者行双眼外直肌后徙术(BLR-rec)。术后对患者随访1年,观察术后眼位正位率、欠矫率、过矫率,视觉功能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正位率为89.06%高于对照组的6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视近度、视远度和平均斜视度比较,两组患者融合功能和立体视功能占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斜视度较治疗前均出现了明显下降(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斜视度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视觉功能恢复率均明显增加(P<0.05),且研究组恢复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眼外直肌后徙术较单眼外直肌后徙联合内直肌缩短术有更好地临床效果,且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9.
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是一种以快速进行性四肢麻木无力为特点的急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多神经根神经病。随着外源性神经节苷脂在临床的广泛应用,该药引起的副作用也逐渐显现,外源性神经节苷脂相关性GBS是其最严重的并发症,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轴索型GBS,以四肢弛缓性瘫痪为首发症状,表现为急性、严重且快速进展的周围神经受累,较其他轴索型GBS病情重,恢复时间长,预后差。目前发病机制尚不明确。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是其具有循证医学证据的治疗方法,目前已取代血浆置换成为GBS首选治疗方法,推荐剂量为0.4 g/(kg·d),连续静滴5 d,大剂量激素治疗的效果还有待进一步探讨。早发现、早诊断、尽早停用外源性神经节苷脂、及时应用人血免疫球蛋白冲击治疗和康复治疗,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0.
李敏  杨静  朱继孝  钟国跃 《中草药》2020,51(16):4109-4112
目的研究结香属藏药绿萝花(滇结香Edgeworthia gardneri干燥花蕾)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AB-8大孔树脂、sephadex LH-20、pre-HPLC等色谱方法对绿萝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常数测定及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绿萝花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绿萝花苷C(1)、西瑞香素-5-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2)、(3S)-1,2,3,4-四氢-β-咔啉-3-羧酸(3)、二氢山柰酚(4)。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4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